張大均(1954—),四川南充人,心理學部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模范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F任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基地西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心理學學科規劃組副組長、重慶市首批重點學科“發展與教育心理學”負責人、重慶市科學技術學術帶頭人、中國心理學會理事、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社會心理學會理事長等。曾任西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全國教育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成員、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分會副會長等。
開創了中國人心理素質的系統研究。代表性成果《Methods and Implementary Strategieson Cultivating Students Psychologica lSuzhi》研究專著(英文版)出版后,被國際權威工具書《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Schools(Second Edition)》(《學校積極心理學手冊.第二版》)中作了特別評介,被評價為是“基于中國素質教育背景下具有中國特色的學校積極心理學研究成果”;獲中國高等學校第七屆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張大均教授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學心理、青年大學生心理、改革社會心理等領域均有深入研究和獨特建樹。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等項目30余項。在國內外著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50余部(含合作、主編)、國家級3部(主編)、省級教材60余本(冊)(含合作、主編),發表學術論文近400篇(含合作),有40余項科研成果46次獲國家或部省級獎勵,其中獲國家級科研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9項。1991年獲四川省首屆青年科技獎;1993年獲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獲“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中青年專家”稱號;2001年被國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國摸范教師”稱號;2008年中國心理學會評定為“中國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