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常勇(1965—),男,湖南安仁人,柑桔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重慶市“兩江學者”,重慶市第二屆人大代表,市先進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F任西南大學副校長,兼任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所長、國家柑橘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柑橘病毒學家組織主席、中國柑橘學會理事長、中國植保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園藝學會理事長、教育部學術委農林學部委員等。
1986年、1989年分別畢業于西南農業大學植保系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分別獲植物保護學和植物病理學學士和碩士學位,1995年獲中國農業科學院學科帶頭人提名,1997年獲澳大利亞國際農業研究中心(ACIAR)的John Allwright獎學金赴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攻讀分子植物病理學博士學位,2001年獲植物病理學博士學位,畢業時獲澳大利亞邁克.阿瑟農業研究所杰出貢獻獎,于2001年4月學成回柑橘所工作,擔任該所植保室主任,主持籌建"國家柑桔苗木脫毒中心"工作,從事柑桔病毒類病害防控研究和無病毒繁育體系建設,2002年1月任柑橘所科開辦副主任,2002年8月入選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病理二級學科杰出人才崗位,2003年4月迄今任所長,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08年入選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2010年和2012年分別入選教育部和農業部創新團隊,2014年入選重慶市“首席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
研發領域涵蓋植物保護、種苗工程和非疫區建設,特別在果樹病毒、植物檢疫等專業方向開展了系列研發工作。對我國主要柑桔病原的分子檢測、遺傳多樣性、種群結構,弱毒系交叉保護,以及病原物-寄主-媒介昆蟲的互作進行系統研究。在國際上首次發現柑桔衰退病毒弱毒系交叉保護機理類似轉錄后基因沉默,發現紅肉葡萄柚保護失敗這一世界難題的原因,提出的措施被澳大利亞等國柑桔產業采納,2005年獲澳大利亞外長頒發的約翰·狄龍紀念獎;貒鬆款^構建我國柑桔良種無病毒三級繁育體系并大規模應用,該成果獲201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主持國家級項目10余項,主編國家級規劃2個,制定農業行業標準3個,獲準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項,參與制訂柑桔黃龍病診斷亞太地區和國際標準。培養碩博研究生、博士后60余名,發表核心期刊及以上論文170余篇,主編或共同主編著作5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7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