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玉(1958-),女,四川自貢人,藥學院·中醫藥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大學中藥研究所所長。國家中藥新藥審評專家,教育部學位中心評估專家、中藥學類教指委委員。

            1982年于瀘州醫學院中醫學學士畢業后留校工作。1988年畢業于北京中醫學院中藥學碩士。2000年人才引進到重慶醫科大學,2006年人才引進到西南大學。先后領銜為工作單位獲得中藥學、中西醫結合基礎碩士學位點4個,省部級中藥學類重點學科3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

            主要從事中藥藥理學教學、科研,科技扶貧中藥產業開發,中藥學學科建設。①主講研究生、本科生中藥藥理與現代應用、中醫學基礎等4門課程。②研究中藥腦血管藥理、作用機制與新藥創制,中藥新藥“益氣補腎顆粒”投產上市。③研究中醫“腎精”理論的生物學物質基礎與“腎精通于腦”的生物信號通路,以及“補腎益精健腦”藥物的生物學作用機制。為突破常規單細胞載體無法體現中醫藥“整體觀”的瓶頸,首創了由3種大鼠腦細胞原代共培養組成的"腦神經血管單元”體外模型,是全球第三個3種腦細胞共培養體,第一個3種腦細胞“原代”共培養模型,可用于大腦醫學生理、病理研究,藥效評價及其作用機制研究。該論文發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立即被國際頂級醫學雜志《Nature Medicine》所引用。④率先開展中藥抗血管內皮細胞增生及其信號轉導通路的研究,增加了活血化瘀中藥藥理作用內涵。⑤扶持貧困區縣政府、醫藥與食品企業,進行中藥材產業開發和中藥保健品研制,策劃及技術支撐“重慶秀山金銀花產業開發”10年,產業效益顯著,產品“雙花露”、“金銀花爽”投產上市。

            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3項及子課題4項,省部級14項。近5年以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18篇、CSCD論文100余篇。獨立主編《新世紀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改革教材•中藥藥理學》等4部,主編《中藥臨床處方用量控制研究》,副主編《中國藥典•中藥材及飲片彩色圖譜》,參編《中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等專著4部。所主持項目獲省部級三等獎4項,省社科獎 1 項,指導博士生獲全國中醫藥優秀博士論文 1 篇。獲得中國藥理學會授予“《中國藥理學通報》創刊30周年引用頻次前30名優秀論文獎”1篇。

             

            霍邱抠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