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躍軍(1977-),男,湖北襄樊人,材料與能源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

            2000年6月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系獲得工學學士學位,2004年6月獲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機械與航天工程學院博士學位,2008年12月獲得美國范德比特大學機械工程系博士學位,接著先后加入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和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2010年1月-2011年3月)從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3月起受聘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化學與生物醫學工程學院任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2015年9月起受聘于西南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部。2001-2004年獲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生獎學金。2004年獲得加拿大多倫多獎學金。入選教育部2006年“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9年被澳大利亞國家研究委員會評選為年輕科學家旅行獎金以及莫納什大學,博士后學者旅行獎金。

            康躍軍教授以微流體生物芯片為中心,開展了生物材料、表面化學、物理、電子、生物醫學等多學科的交叉研究,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包括微/納米流控技術、微尺度加工、生物電子傳感器、基于細胞芯片的組織工程、可穿戴式藥物傳輸及治療微型設備方面取得優異成果,掌握了相關研究領域的關鍵技術,可獨立進行前沿性和開創性研究。曾作為項目負責人獲得新加坡國家級科研項目經費超過130萬新加坡元(合人民幣600萬),中國基金委項目經費200萬人民幣(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青年項目),西南大學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青年項目啟動經費300萬人民幣。在國際著名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Analytical Chemistry,Nanoscale,Acta Biomaterialia,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和Biomicrofluidics等發表SCI期刊論文80篇(引用數量超過1500次,H因子21),書籍章節14篇,國際會議論文或摘要40余篇。申請國際發明專利3項,已授權1項。近年所指導本科畢業生和博士研究生分別獲得新加坡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年會金獎和銀獎,日本實驗動物科學協會國際大獎,微流控生物醫學和環境工程大會“最佳學生論文獎”,第六屆微化學與微系統國際論壇“最佳論文展覽獎”等國際獎項。最新研發專用于治療人體皮膚瘢痕瘤的無創微針膠帶技術被《今日科學》、《歐洲醫療設備技術》、及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媒體廣泛報道。

             

            霍邱抠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