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光(1955-),男,四川蓬溪人,生命科學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F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水產)組成員,重慶市實驗技術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水產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重慶市水產學會副理事長;西南大學第三屆學位委員會副主席,西南大學學報(自科版)、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科版)編委會主任委員,水生生物與生態環境研究所副所長。
1982年1月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生物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并留校任教。1982年9月至1984年7月隨施白南教授招收的魚類學研究生學習。1991年任副教授,1994年任碩士生導師,1996年任教授,2003年任博士生導師。2008-2012年任重慶動物學會理事長。1997年6月至1999年5月任西南師范大學研究生部主任,1999年8月至2015年5月先后任西南師范大學、西南大學黨委副書記。
牽頭創建了水產科學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淡水魚類資源與生殖發育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三峽庫區生態環境與生物資源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領銜申報并獲準水產養殖博士學位授權點、水產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水產重慶市十二五重點一級學科。
長期從事本科學生的動物學和研究生的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等課程的教學工作,是《動物生物學》國家網絡精品課程、《動物生物學》國家視頻資源共享課程、重慶市高校 “動物生物學”教學團隊負責人;教學成果獲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005)。
主要從事魚類繁殖生物學、形態與發育生物學研究。先后主持973前期,農業(公益性)行業專項和973課題、重慶市重大項目等科研課題30余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7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3部,作為主要研究人員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999)、重慶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1998)、重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2011)等省部級獎勵5項。對我國特產名優魚類長吻鮠、南方鲇的繁殖生物學、形態學、人工繁殖與魚苗培育等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為推動南方鲇和長吻鮠的規;B殖作出了貢獻。
先后獲重慶市優秀教師(1991)、全國優秀水產科技工作者(2003)、重慶市先進科技工作者(2004)等多項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