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玉(1956—),女,重慶人,新聞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社科基金評委、教育部新聞傳播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寫作學會副會長、重慶市名師、重慶市“教書育人楷模”、重慶市“最可敬可親教師”、重慶市“新聞傳播類”專業學術技術帶頭人。
1978至1982年,西南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獲文學學士;1984至1985年在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進修;1985至1986年在吉林大學文藝理論研究生課程班學習;2000至2003年在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攻讀博士學位,獲文學博士學位;2004至2006年在北京師范大學藝術學博士后流動站做研究。
主講“寫作”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主講“寫作”獲重慶市精品課程一等獎、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大學素質教育精品通選課;主講“書報刊閱評”獲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主持《實用、審美、交流——建構高等院,F代寫作教學體系》獲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主持《開放·融合·創新——建構新媒體時代新聞采寫實踐性教學體系》獲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主編國家級“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現代寫作教程》《現代實用訓練教材》《大學語文》《文學欣賞教程》,以及國家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語文》(1—12冊)等。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在《文藝研究》《文藝理論研究》《外國文學評論》《中國教育學刊》《新聞與傳播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論文100余篇;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新聞與傳播》《青少年導刊》以及《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等有全文轉載與收目。 專著《文學創作與審美心理》《新聞采寫藝術》分別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三等獎;《中國經濟轉型與文藝發展研究》《靈性的飛鳥:創作主體與藝術建構》《新聞采訪理論與實踐》分別獲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一項、三等獎兩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