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希庭(1937-),男,浙江臺州人,西南大學資深教授、國家級教學名師。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心理學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校學術委員會顧問,西南大學國家級重點學科基礎心理學學術帶頭人,全國心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心理學報》和《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編委,臺灣大學《本土心理學研究》編輯顧問等。
在中國開創了時間心理學研究,最先將模糊統計賦值、信號檢察論、多因素實驗應用于時間心理研究;開辟了時間隱喻的跨文化研究;提出了時間認知的分段綜合加工模型;發現了Kappa效應的年齡特征,時間判斷的通道效應,心理時間的分段性和時間維度的人格特征。其成果被國外學術專著及國內多本教科書引用,其中一篇被國外學術刊物全文譯載。在中國開創了大學生心理學的研究,將模糊聚類分析法、模糊偏序關系矩陣排列法、多特質多方法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法因素分析等應用于人格研究;最先把價值觀引入心理學教材。出版了一系列高等學校心理學的優秀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已出版教材、專著、譯著50余部(含合著、合譯),發表學術論文400余篇,其中四本教材獲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二等獎,三項科學教研成果獲國家級和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八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一、二等獎。
2005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92年國家人事部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05年國家教育部授予“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獎”,2012年獲“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