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精神的內涵是: 西南大學生于西南,立于西南;杏壇育人,勸課農桑;百年耕耘,含弘光大;恰逢西部開發,與時俱進,繼往開來。作為國家“211”工程建設綜合大學,以“西 南”冠之,順天應時,順地應民。因此,西南大學乃取西南之獨特資源構筑核心競爭力,以其所學、所研、所育反哺于西南,服務于民生,融世界發展潮流。“特立 西南,學行天下”即是西南大學百年辦學孕育的獨特大學精神的高度凝練和彰顯。
“特 立”源于《禮記•儒行》之“特立獨行”語,喻君子之高潔品質。用為西南大學精神,“特立”二字應有兩解:其一是以西南大學所處西南之天然優勢、以西南之獨 特資源養我學術、育我英才,助我“挺立”于優秀大學之林;其二是西南大學學人素以先賢儒者修身治世、寧靜致遠,通貫天、地、人三才之品性而“挺立”于 世。
“學 行”源自《荀子•儒效》“學至于行之而至矣”,揚雄《法言•學行》又曰“學,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無焉,為眾人。”可見,學習知 識、教書育人若止于立言著述、傳道授業,即屬等而下之;其最高境界應為勤于踐行,而后方可明辨是非,以所學為社會所用,如此,是為“圣人”。用為我校大學 精神,“學”之一解應為繼承傳統、精于學術;二解應為繼往開來、致力創新。“行”在此也有兩解,一指躬行、推行;二曰德行、操行。因此“學行天下”一方面 是指做學問、培養人才,使其所研究成果推行于天下,培養的人才服務于天下。另一方面,“學行天下”是指我校師生于百年中因受西南自然人文滋養而形成道學兼 修、厚德養學之品質,化為兼善天下、普惠大眾之行動。
即 是,西南大學由其成于西南之“特立”品質升華至大學精神之一般性和普適性,以其“化西南自然人文、育實踐創新英才”所“特立”之成就,“富社會國計民生、 融世界發展潮流”。“特立西南,學行天下”既蘊涵了我校時空特征、獨特資源之實際,也規定了我校的發展路向和價值追求。